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腹膜癌垃圾車老婆養抹茶相親巴淡島男友三重滅門案演唱會垃圾
  • 搜尋:

    專業組 平面類 結果共24筆

  • 穩綠電在哪裡?

    台灣超過98%能源依賴進口,再加上孤島電網,供電穩定又要減碳挑戰極大。本專題獨家提出「穩綠電」概念。要「穩」有兩大基礎,第一是穩定供應。儘管風電與光電為再生能源主流,但光電與風電不穩定,因此,儘管再生能源佔全台20.9%裝置容量,發出的電卻只佔6%。第二個基礎,是多元來源。日本2030能源轉型計劃,再生能源佔38%,穩定綠電比例近台灣3倍。封面故事出刊當週,經濟部就在部內召集了近60人的會議,探討地熱的政策與技術,顯見穩綠電已成為新趨勢。經濟部能源局最新公告的2022年再生能源躉購電價,也新增了「農業廢棄物」以及「海洋能」兩種穩綠電。本封面故事反映出全球前瞻趨勢與台灣政策的方向。
    2022/10/02 16:26
  • 一片80元雞排背後 糧價新風暴

    糧食危機問題長期在國際間熱議不斷,近年加劇的極端氣候,造成簡稱「黃小玉」的黃豆、小麥、玉米產量減少,連帶影響全球供需。今年突來的烏俄戰火重創兩大世界糧倉,導致國際農糧的供需情勢更是猛然惡化,也讓二國戰爭已演變為全球搶糧大戰。 此篇報導從台灣一片雞排漲價解剖國際糧價風暴的生成主因及受災程度,領先政府相關部會預警食品上游業者原物料成本趨勢動態,並以農畜龍頭大成集團、鮮乳坊、冠軍麵包等企業在糧食危機下的對策,指引終端食品業者擺脫仰賴進口的包袱。 另透過數據圖表,完整展現世界糧作價格與產能,強化讀者閱讀感受,進而思考極端氣候與世界戰爭如何牽動台灣民生物價的脈絡。
    2022/10/02 16:23
  • 消失的西海岸

    台灣西部天然海岸消失中!864公里天然海岸,有587公里因人為開發消失,僅剩3成也面臨破壞。本報導回到第一個天然氣接收站興建點,大規模破壞成台灣海岸之癌,商周特別空拍此景,提醒大型工程如何毀了一整個海岸。自然海岸消失是人謀不臧,台灣正進行5個大填海工程,追蹤採訪當年參與決策的海洋學者、政府前官員,證實政府與學界曾協調以最小環境犧牲代價,追求最高經濟效益,但中油、台電仍堅持各自利益,趁廢核運動爭搶天然氣利益,來彌補自身鉅額虧損,搶賺1年4千多億龐大商機。最後天然氣接收站利用率會過剩,從目前100%變72%。從國際與減碳潮流切入,證明天然氣只是過客非永久方案,不能讓台灣淪為水泥塊堆疊的人工海岸。
    2022/10/02 16:19
  • 香港院舍悲劇:守不住的生命,爆疫兩年錯失哪些救命時間點?

    2022年2月,香港爆發第五波疫情,大批院舍院友帶着Omicron病毒死去。當時幾近全港院舍爆疫,截止出稿前,該波疫情的染疫死亡數字為5683人,院舍死亡人數推算約為3409人。 院舍裡體弱的老人和殘疾人士染疫、死亡,能不能提早預防?院舍專題在疫下深入安老院舍、殘疾院舍,訪問了負責人、醫生、護士和社工,由他們講述在醫院資源不足下,原地檢疫的困難;向遺屬了解,他們對親人在院舍死去的疑問和感受;並請曾經要求政府改善院舍環境的前立法會議員和老人科醫生,帶讀者回溯疫情以來錯過的救命時間點。第五波疫情高峰期後,城市生活回復正常,但專題盼繼續追問責任和答案,亦希望為在疫情下死亡的體弱者、無聲者留下紀錄。
    2022/10/02 16:14
  •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52組優秀作品出列 海內外47家華文媒體同台角逐

    一年一度《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今(3日)公布得獎名單,共頒出189萬元獎金。因應全球媒體環境變化,今年特別新增《音頻類獎》及《社會價值獎》兩個獎項,參與者更加踴躍,共收到790件參賽作品,得獎率5.3%。評審團表示,今年報導主題相當多元,使評審間有相當多層面討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增的《社會價值獎》為鼓勵媒體不只重視環境永續、也要將眼光放在社會永續面向而設。其中非主流的分眾媒體,像是「網路溫度計」首度投稿,就以豐富的動態圖文深入探討網路社群兩面刃的複雜情況,喚起大眾對社群力量的重視,獲頒專業組融媒體類「社會價值獎」。此外,今年有多位得獎者”跨組”獲獎:政治大學阮珮慈同時獲得學生組平面類優等及學生組音頻類優等;台灣大學房荷庭及黃立安,拿下學生組平面類首獎及學生組音頻類優等;中華電視公司的李宜庭及羅哲超,一舉拿下專業組影片(短)及影片(長)的優等。
    2021/10/03 20:15
  • 戰勝負人口時代

    2021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優等,由商業周刊「戰勝負人口時代」劉佩修、馬自明、楊倩蓉、郭涵羚、陳庭瑋得獎,以台灣現場為舞台,搭配國內外數據,找出台灣低生育率的關鍵,並提出解方。
    2021/10/03 19:52
  • 逆轉氣候變遷的U20系列報導

    CSR@天下,在2020年發起「U20(Unique 20)」倡議活動,讓更多人看見這群20歲上下、勇敢踏出舒適圈為環境永續付出心力的年輕人,同時也以「逆轉氣候變遷的U20系列報導」採訪深耕環境領域的台灣青年行動,讓他們的理念、活力以及創意鼓勵更多人加入逆轉氣候危機的行列。該系列報導得到評審青睞,記者團,鄭宇茹,阮怡婷,林尹筑獲頒2021年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優等。
    2021/10/03 19:43
  • 萊豬叩關調查報導

    政府在去年突然宣布開放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引起各界許多討論;聯合報採訪團隊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進行調查採訪,從標示、稽核、產業面以及未來影響,深入各地分別從消費端和產業端進行調查與探討,受到評審肯定,獲得2021年「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首獎。
    2021/10/03 19:36
  • 108課綱追蹤報導

    2021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平面社會價值獎,由聯合報記者林秀姿、游昊耘、潘乃欣製作的「108課綱追蹤調查」得獎。108課綱(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是台灣20年來最大一波教育改革,林秀姿、游昊耘、潘乃欣製作的「108課綱追蹤調查」是為期3年的策展,將持續到2022年,陪伴第一屆新課綱學生成長。此專題於台灣各媒體中首度針對民眾及學校進行民調;分析台灣教育數據與教改歷程,促使教育部正視問題並提出改善措施,獲得2021年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的社會價值獎。
    2021/10/03 19:15
  • 搶救綠電跳票危機

    2021《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優等作品《搶救綠電跳票危機》,由今周刊團隊,方德琳、萬年生、徐右螢製作。從該如何搶救「綠電跳票危機」的務實角度,深入直擊台南市郊、彰化蛋鄉和嘉義魚塭等三大新聞現場,盤點出台灣綠電政策現階段至少有四大困境待解。當太陽光電進度正拉緊報,如何積極尋求共識、成功搶救光電困局,無疑是台灣當前不能逃避的關鍵議題,期望能透過報導,讓各界正視到台灣當前發展太陽光電的困境。
    2021/10/03 19:05
  • 「光害毀生態」 系列報導

    2020第四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人氣獎,由聯合報新聞部深度內容中心專題組「『光害毀生態』系列報導」,洪敬浤、陳雅玲、蔡容喬、魏莨伊、張曼蘋、鄭朝陽得獎。作品深入探討景觀燈光,對生態造成的嚴重影響,指出被忽略的關鍵問題,呼籲各界重視。
    2020/09/27 20:32
  • 為淡水河做一件事專題系列報導

     2020第四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優等,由CSR@天下網站「為淡水河做一件事專題系列報導」,黃昭勇、鄭宇茹、高偉倫、阮怡婷得獎。作品描述全長158公里、涵蓋面積2,726平方公里的淡水河流域,只有38個水質監測站,但還是有5個測站測出嚴重污染。從上游的坪林到中下游的新莊,不過30公里的距離,河裡面的水卻從清水變黑水,身為水系公民,我們可以做什麼?
    2020/09/27 20:19
  • 台商大回流加速毒垃圾浩劫

     2020《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優等作品《台商大回流加速毒垃圾浩劫》,由商業周刊侯良儒、吳中傑、田習如、李大任、陳宗怡、查慧瑛、李佳靜採訪報導。2019年美中貿易戰延燒,政府政策優惠吸引逾150家台商回流,但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生態負擔隨之增加,商周秉持對經濟發展的反省、對環境的關懷,檢視政府的招商政策、廢棄物管理政策,及台灣企業在海峽兩岸的環保紀錄。
    2020/09/27 20:10
  • 永續能源之路

     2020《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首獎作品《永續能源之路》,由聯合報游昌樺、董俞佳、余承翰、謝汶均、鄭超文、蔡佩芳、彭慧明、葉信菉採訪報導。本篇以「非煤時間表」破題,再透過英國、德國、荷蘭、日本、南韓的具體案例,呈現出這幾個國家能源轉型成功所具備的先天優勢以及後天策略,盼能借鏡國外,讓台灣的永續能源之路更加順暢。
    2020/09/27 20:10
  • 全民大發電奇蹟

    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優等獎今週刊的「全民大發電奇蹟」,記者王炘珏、唐筱恬、吳靜芳、陳弘岱、許芷翎實地走訪日本千葉、神奈川與福島等地,發現日本的能源轉型的力量來自草根,包括製酒師傅、鄉下農夫、魚板店老闆等,他們自力以太陽能板或小水力進行發電,自行主導能源「微革命」;同時,日本地方政府也紛紛成立電力公司,就地利用自然資源發電,不但電力自給自足,還能賣電補貼財政、回饋市民。回顧從政府高喊「2025非核家園」開始,國內的綠能配套和法令卻未同時成熟規劃,綠能發展也局限於能源廠商,鄰國日本卻在經歷核災六年後,已從核災區變身綠能大國。透過本專題報導,提供讀者不一樣的視角,帶動國內形成「全民一起來」的氛圍,讓台灣轉型能源不再遙不可及。
    2018/10/30 12:48
  • 極端氣候灌溉學

    豐年社由林書帆、林慧貞、何嘉浩、謝佩穎、邱柏綱、康椒媛報導的「極端氣候灌溉學」報導獲選為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優等獎。「極端氣候灌溉學」描述一滴水的價值該如何衡量?《財星》雜誌在2000年5月的全球水利產業特刊中就已預言:「水資源在21世紀的地位相當於石油,將決定一個國家的財富。」從這個角度來說,每年降雨量達世界平均2.5倍,卻名列全球缺水國第19名的臺灣,可說是「水資源的過路財神」,如何把水留住成了當務之急。若依各產業類別國內生產毛額(GDP)估算,每噸農業用水的產值遠低於工業,但水田除了生產糧食,也具有補注地下水、提供生物棲地等功能,更是重要的文化景觀。報導提出精準灌溉,從硬體的設置到作物整合,以及利用建設水文自動測報系統等方式,完整提出如何善用珍貴的水資源的全面性報導。
    2018/10/30 12:44
  • 「找溪望.救水路」系列專題報導

    2018年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首獎,是由聯合報「「找溪望.救水路」系列專題報導」獲得。報導指出,政府歷年來從治山防洪到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先後斥資四千多億元整治河溪,但台灣的河溪環境卻越整越糟,水泥化的河道、奄奄一息的生態,讓各地水路陷入垂死掙扎。城市中的河川在前瞻建設大旗下,各地正掀起水岸復興運動,但城市水岸的整治先鋒「水泥化的開放空間多、河川的生命力少」,讓環境生態界憂心前瞻水環境將引發複製潮,扼殺城鄉還有生命野性的溪流。聯合報記者鄭朝陽、洪敬浤、郭政芬、余采瀅、賴香珊、陳雅玲、黃仲裕投入半年的時間,直擊河川整治現場,也帶讀者看見都市河川以「醫美」手法整治帶來的衝擊。此系列報導希望促成正向改變,把河川生命力找回來。刊出後,也已陸續獲得經濟部水利署、農委會水保局及台中市、新竹縣等政府機關的正面回應。
    2018/10/30 11:48
  • 深澳的明天在哪裡?

    聯合報「深澳的明天在哪裡?」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最佳人氣獎!獲得14,234高票的「深澳的明天在哪裡?」報導,關注從今年3月14日,環署環評大會通過深澳電廠環差案後,就被翻轉了的這處於東北角小漁村的命運。4月6日,記者蔡惠萍、侯俐安、游明煌、吳淑君、施鴻基、張曼蘋、祁容玉、雷光涵、董俞佳、彭宣雅率先推出「深澳的明天」系列報導,試圖為當地找到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的解方;更提醒政府須重視偏鄉長期資源不均與城鄉差距。推出後又獨家披露電廠附隨設施–卸煤碼頭,就位在瑞芳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竟在未解編下通過環評,引發環署與新北市府論戰,讓此案躍為全國性環保議題。此一系列報導,不僅鼓舞當地原本沉默的反對聲音,挺身捍衛鄉土,也促使立院做成多項決議,更成為日後新北市長選戰的交鋒話題。
    2018/10/30 11:22
  •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27組獲獎 總奬金132萬元

    2018《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今(27)日舉行頒奬典禮、公布得奬名單,決選出27件得奬作品,共頒出總奬金132萬元。專業組平面類首奬由聯合報「找溪望‧救水路」系列專題報導獲得,長版影片類首奬為TVBS「河川變色水危機」,雙雙關注水資源及河川汙染問題,全球暖化及能源開發也是備受高度關注的議題,TVBS攜手hTC,以「冰之島融化中-前進格陵蘭」拿下融媒體首奬,透過虛擬實境 (VR),讓人親身感受到氣候變遷對人類及環境的衝擊。
    2018/10/27 19:59
  • 完整影音/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得獎名單 總獎金120萬

    第一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於9月17日舉行頒獎典禮,現場公布首獎得主並頒出總獎金120萬。聯合報是專業組最大贏家,抱走「平面類」與「融媒體類」兩項首獎;影片類首獎分別由TVBS、三立電視台和大安文山有線電視獲得;首創的「融媒體」獎項,除了聯合報外,另一個首獎則由新興的端傳媒奪下。學生組雖是初生之犢卻新銳輩出,分別由銘傳大學、台灣大學與淡江大學分別贏得各類首獎。
    2017/10/03 14:02
  • 蜜蜂消失 生態警報!台灣蜜蜂危機

    獲選第一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佳作1的「蜜蜂消失 生態警報!正視台灣蜜蜂危機」,文章指出蜜蜂危機不僅僅發生在台灣,近年全球各地都傳出蜜蜂消失或中毒的新聞,歐盟、美國、日本各國,如何保護當地的蜜蜂減少危害?有哪些具體作法可以提供台灣參考?《上下游》報導人類不可或缺的生態伙伴─蜂群,在台灣面臨的真實處境,並提供「蜜蜂是生態系不可或缺要角」、「台灣野蜂大規模病亡造成生態面臨嚴重衝擊」、「成立專責機構並限用農藥」等多元視角願台灣能正視此生態迫害的嚴重性。
    2017/09/19 16:12
  • 牛樟與油茶 尋找後檳榔時期的綠金

    獲選第一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首獎2的「牛樟與油茶:尋找後檳榔時期的新綠金」,文章探討台灣70年代經濟起飛,檳榔被當成「勞動者的口香糖」,掀起一股種檳榔風潮,年產值破百億,30年後,幼苗成高樹,採收不易,加上社會形象不佳,收益僅及全盛時期一成,被視為造林樹種的油茶和牛樟,反成為山坡地上新綠金。
    2017/09/19 16:06
  • 生態文明+建設新聞 「華文永續報導獎」揭曉

    以生態文明、永續發展和建設性新聞為主軸,第一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周日舉行頒獎典禮!分學生跟專業兩組,大贏家是世新大學,在影片類和融媒體類一共拿下5個佳作;聯合報則在平面類和融媒體類拿下兩個首獎。其中競爭最激烈的是專業組影片類,總共有109件作品報名,20件入圍,3個首獎中,TVBS「藥命的水」專題報導就獲得肯定!
    2017/09/17 18:42
  • 挑戰1.5°C - 減碳大作戰

    網路人氣活動以12565高票數之姿,聯合報「挑戰1.5°C - 減碳大作戰系列報導」獲選第一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人氣獎。
    2017/09/17 17:2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